平博体育网址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卫生健康要闻

福建卫健这十年丨厦门:锐意创新高位突破 跑出健康发展新速度

来源:厦门日报 发布时间 : 2022-10-15 18:19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卫生健康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坚持科学精准防控疫情,深入实施健康福建战略,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奋力谱写福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十年,也是厦门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非凡成就的十年,开创了厦门卫生健康事业跨越发展、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这十年,厦门卫生健康事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高水平健康之城为目标,突出“扩增医疗资源,提升服务水平”两大主题,全面实施“健康厦门”战略,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补短板、强基层、建高地、促健康,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断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2年5月20日,钟南山院士现场见证厦门市海沧医院加挂厦门医学院附属海沧医院、厦门市第六医院两块牌。他鼓励慢阻肺患者李老伯要坚持呼吸训练。

 

大提升

  ●预期寿命

  厦门市人均预期寿命由78.9岁增长至81.1岁

  ●医疗保险

  厦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由280万增加至457万

  ●机构人员

  全市医疗机构数增长85.2%

  床位数增长64.8%

  卫生人员数增长82.9%  

 

新作为

  ●2021年厦门市出生二、三孩占比超50%。基本实现公共场所母婴室全覆盖,母婴设施建设数量居全省首位

  ●已有326家托育服务机构,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托位达2.8个,普惠托位数全省领先,可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托位1.5万个,已收托婴幼儿8000余人,其中已备案机构78家,备案通过率全省第一。今年,厦门市将争创全国第一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属全省首个

 

大发展

  ●1个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协同中心:

  厦门市卫健委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合作,共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厦门协同中心”,形成具有厦门特色的呼吸医学样板工程。这也是目前广东省外唯一一个协同中心

  ●翻了1番: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2.9%,十年间翻了一番,高出国家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十年来,筛查出“两癌”患者224例

  ●3家新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今年9月试营业、市环东海域医院、市马銮湾医院预计明年上半年开业

  ●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目前厦门市已有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复旦儿科厦门医院、川大华西厦门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厦门市中医院)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项目(数量居全省之首)

  ●5个院士工作室:

  钟南山、董家鸿、李兆申院士名医工作室;樊嘉、葛俊波院士名医工作室

  ●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慢性肝病肝癌重点实验室、糖尿病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眼表与角膜病重点实验室、乳腺癌精准诊治重点实验室、神经系统肿瘤诊断与精准治疗重点实验室、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

 

 

  ▲2022年4月26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完成福建省首例正式获批临床应用的“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帮助一位心衰患者重获“心”生。

 

  人均预期寿命增长2.2岁

  这十年,是厦门市居民健康水平最好的十年

  在过去这10年,厦门市卫生健康工作得到长足进步,其中一个关键数据就是人均预期寿命由78.9岁增长至81.1岁。在这背后,既有厦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由280万增加至457万的影响,也有全市医疗机构数增长85.2%、床位数增长64.8%、卫生人员数增长82.9%的推动。

  十年来,厦门市实施了健康厦门行动计划,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连续十年保持在中高收入国家和地区前列,健康厦门2022年主要目标提前实现,多项卫生健康指标持续向好,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50‰、2.92‰,妇幼卫生指标位居全国、全省前列。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已建成床位25642张,千人均建成床位4.97张。千人均卫生技术人员7.69人,千人均执业(助理)医师3.19人,千人均注册护士3.37人。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开启了健康厦门建设新征程、全民健康新时代!

 

  岛内外医疗资源均衡发展

  这十年,是厦门市优质医疗资源及水平突破性发展的十年

 

▲2020年10月22日,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揭牌。

  解决看病难问题,围绕“大病不出市”的目标,厦门积极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首创“市校合作,高位嫁接”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快速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打造区域医疗高地的新路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供了实践蓝本。目前,厦门市已有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复旦儿科厦门医院、川大华西厦门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厦门市中医院)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项目,数量居全省首位。厦大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成为委省共建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厦大附属第一医院连续四年跻身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百强榜。厦大附属中山医院入围首批国家神经介入建设中心。厦门市仙岳医院成为省精神医学中心建设项目。全市开设了45个名医工作室(含5个院士工作室、26个国家级主委工作室),联合“双主任制”柔性引进国内知名专家及团队近400人,使群众能够就近享受国内顶级医学专家的诊疗服务。

 

▲2022年9月5日,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正式开展试运营。

  这十年,厦门市还实施了卫生健康事业“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行动计划,均衡优质医疗资源布局,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目前,现代化的五缘湾医疗园区基本成型;岛外各新城一批高水平配套医院拔地而起。先后建成投用复旦儿科厦门医院、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厦大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厦门弘爱医院、厦大附属翔安医院等一批高水平三级医院,推进川大华西厦门医院、环东海域医院、马銮湾医院、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以及复旦儿科厦门医院科教楼、市仙岳医院扩建等一批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医生正在为患者施行人工智能内镜胃癌筛查。

 

  首创“三师共管”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这十年,是厦门市深化医改市民健康获得感最高的十年

  十年来,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厦门啃下了不少硬骨头,始终走在前列、勇当尖兵,发挥头雁效应。首创“三师共管”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厦门模式”,带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下沉基层,疑难病、重症病早发现上转大医院。

  作为国家首批分级诊疗试点城市,厦门从“大医院舍得放,基层医疗机构接得住,群众愿意去”三个环节入手,强化部门协同,以慢性病为切入点,以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和卫生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以基层内在改革为动力,由大医院专科医师与基层全科医师、健康管理师组成服务团队,积极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初步构建了群众欢迎、患者满意的分级诊疗制度基本框架。2021年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1858.9万,比2012年增长96.3%,基本实现“小病在社区”解决。

  同时,加强“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场景应用,全面推行“一卡通”预约诊疗、“一站式”结算、“一体化”服务的数智医疗体系建设,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流程,缩减7个门诊就诊环节,候诊时间缩短2/3。为95%居民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及区域共享。推行无陪护服务、日间手术、就诊移动支付、检查检验互认共享、信用就医、智能适老等服务,优化“美丽厦门智慧健康”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为群众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成为福建省第一家“吃螃蟹”的医院,在全院范围开展无陪护管理,全面为患者及其家属“松绑”。

 

  打造最强公共卫生健康“大脑”

  这十年,是现代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突飞猛进的十年

  公共卫生是全民健康的基石。厦门始终坚持预防为主,不断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加强医防协同,2022年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感染学杂志》和《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发表3篇高质量文章,市公共卫生系统科研成果取得突破性进展。十年来,市疾控中心坚守疾病预防控制的阵地,筑牢疫情“防控网”,完成各项日常业务工作,充分发挥“健康守门人”职责。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厦门市全面严格落实防控策略,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固化“三公(工)机制”,建立市区流调联动机制,建立市区共200人的应急消毒队伍,以“一锤定音”为核心提升检测能力,基因测序时长最短压缩至6个小时,主动响应疫情防控需求。全市已累计接种1297万剂次新冠病毒疫苗,超额完成未成年人预期接种计划,18岁以上人群接种覆盖率达98.86%,为加快构建群体免疫屏障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厦门市正依托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打造集中高效统一的最强公共卫生健康“大脑”,完善群防群控防疫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最安全的城市”。

 

  ▲仙岳医院丁丽君副院长(左)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给新冠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指导、疏解压力,守护患者心理健康。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翻了一番

  这十年,是厦门市健康维护能力提升最快的十年

  十年来,厦门市围绕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快速提升健康维护能力,扎实实施健康厦门行动计划,推进针对重大疾病和重点人群的17个健康专项行动,成为全国首批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试点城市,是全省唯一实现省级以上慢病示范区全覆盖的设区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2.9%,十年间翻了一番,高出国家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

  厦门市甲乙类传染病的报告发病率由177.17/10万下降为161.72/10万,传染病报告质量综合率近100%;落实妇幼健康促进行动,为适龄在校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厦门“两癌”防治新模式;2019年厦门市纳入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城市示范区,结核病医防合作“厦门模式”在全国推广,全面启动结核病分级诊疗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连续26年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无偿献血人数翻番,十年来年献血量增长33%。2021年,厦门采供血量达18.7吨,约6.4万人次参与献血, 1992年至今已有近100万人次参与无偿献血。厦门市卫健委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合作,共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厦门协同中心”,形成具有厦门特色的呼吸医学样板工程。这也是目前广东省外唯一一个协同中心。

 

  提升院前急救水平

  这十年,是厦门市应急医疗救援追赶超越的十年

  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承担着全市500多万市民的院前医疗急救,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医疗应急保障,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等重任。

  2012年至2021年,十年来,调度指挥中心平台受理数由60185次增至173163次;救护车院前急救工作量从56580趟增至107046趟。近三年来,面对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中心同时承担了疫情防控负压接诊转运工作,迄今已经顺利完成了57837次相关任务。

  2019年8月,厦门120医疗优先调度系统(MPDS)正式上线。通过该系统,信息调度员能对患者情况进行快速评估,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给予优先调度,同时指导呼救者实施自救和互救,弥补救护车抵达现场前的“空窗期”。从2019年8月1日正式启用至2022年9月1日,中心通过MPDS预案在线指导呼救者自救互救25969例。

 

  提高“一老一幼”健康水平

  这十年,是“一老一幼”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十年

  近年来,厦门市积极部署应对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双重挑战,努力构建生育友好型和老年友好型社会。做实做细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工作,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为签约的80岁以上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每年提供不少于一次的免费上门出诊服务。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提升行动,鼓励医养结合机构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试点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目前全市有16家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医养结合机构有38家,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145对,增强了老年健康服务能力。

  同时,积极贯彻优化生育政策,切实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2021年厦门市出生二、三孩占比超50%,计划生育奖励兑现率100%。基本实现公共场所母婴室全覆盖,母婴设施建设数量居全省首位。截至目前,已有326家托育服务机构,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托位达2.8个,普惠托位数全省领先,可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托位1.5万个,已收托婴幼儿8000余人,其中已备案机构78家,备案通过率全省第一。今年,厦门市将争创全国第一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属全省首个。

 

  厦门市中医院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

  这十年,是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的十年

  为了让更多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十年来,厦门市从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到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不断加快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中医药服务更公平、更可及、更便利。

  扩大优质中医资源供给,加强“名院”“名科”建设。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厦门市中医院)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项目,2022年成为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厦门市现有2个中医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0个福建省中医重点专科;2022年获批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类)建设项目7个;台湾执业医师在厦门有效短期行医现有56人。

 

▲援沪医疗一队队长梁惠卿为方舱内患者送上厦门市中医院自制的香囊。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冠肺炎防治工作中,厦门市中医院要求中医早参与、早介入,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理念,制定了《厦门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并拟定出适合闽南地区的防疫方“芪防败毒汤”,提供给医务人员及市民服用,助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

 

  来源:厦门日报

附件下载: